楼市销售乱象仍存
  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数见不鲜
  伴随房产调控的不断深入及执法监督力度的加大,全国房产销售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然而,记者在部分城市的热点楼盘调查发现,仍有个别地方、个别楼盘存在一些销售乱象。
  有的开发商只同意全款买房,拒绝公积金贷款甚至商贷;有楼盘渲染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鼓吹“买到就是赚到”,并联合银行一块筛客;有项目土地用权存在问题,却领取销售许可,经群众举报才紧急撤销开盘……记者对这类现象进行了追踪。
  楼盘提升首付比率拒绝公积金贷款
  记者在多个热门城市走访发现,有开发商变相将购房首付提升,有些需要全额付款。
  在福州,记者走访了融侨方圆等十多家楼盘,多数拒绝公积金贷款,融侨方圆还需要一次性付款。福州郊区的连江县的碧桂园?贵安府项目9月底首期开盘,据多位销售置业透露,800多套普通住宅当日销售一空。现在,项目还在加推。“销售这么火,坚决不同意公积金贷款,全款的优先。”一地方业顾问说。
  最近开售的、每平米价格近3万元的阳光城·檀府,销售明确表示根据户型和面积,最低首付五成到七成,公积金贷款顾客没机会。
  在广州、深圳等热门城市,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或需要全款购房也数见不鲜。记者走访广州的明星板块——广纸地区发现,地区内的楼盘基本拒绝公积金贷款。
  记者采访发现,开发商之所以拒绝按揭贷款,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公积金贷款资金回笼慢。记者采访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发现,一般放款时间在一个半月至3个月。但季末、年底受额度所限,或者各地审批是什么原因,则放款速度更慢一些。二是新房销量少,开发商为资金迅速回笼,第一选择支付全款的顾客。
  预售环节销售乱象仍多发
  在一些地方二手房价格倒挂,购房需要热门的状况下,一些楼盘销售也玩起了“蹭热门”“筛客”等花样。
  南京江北地区的招商兰溪谷最近开盘销售500套房源,通过新媒体途径打出“价格1.4万/平米,周围二手房2万/平米”的广告,宣称“买到就是赚到”,以吸引购房者前来认筹。为便捷蓄客,该楼盘还推出了邮件报名的销售渠道。在蓄客到5000多人时,该楼盘联合银行一块“筛客”,对外发布消息称:名下有消费类贷款的顾客,无论是不是还清,都不予以贷款。
  预售环节仍然是销售乱象的“多发区”。
  在安徽住房城乡建设厅今年通报的6家房产开发企业和房产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中,由滁州华明房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珑熙庄园”房产项目,在获得了部分楼号的预售许可证,仍采取挤牙膏分批开盘办法,已构成捂盘惜售。
  在安徽亳州,由亳州碧桂园九州房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碧桂园·平侯府”项目,部分楼盘在未获得产品房预售许可证的状况下,开发公司让购房人公开认筹,收取认筹款。亳州房产管理局已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在南京,一家名为万裕龙庭水岸的楼盘,在领取了销售许可证后筹备销售,但购房者按期来到售楼处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该楼盘的土地证权利存在问题,致使前期顾客长期没办法办理房地产证。接到市民的投诉举报后,住建部门介入调查,在该楼盘领到销售许可证第一天,紧急撤销了销售许可证。
  应该公布的信息不公布,是一些房产公司违规销售、侵害购房者权益的一种容易见到方法。安徽瑞智房产开发公司以“低投入、高利润”的幌子欺骗购房者。“大家家是以租代售、房产企业五证公示不合规的受害者,”合肥民张莹告诉记者,她妈妈用养老钱30多万元买了一个10多平米的商铺,本来根据购房合同一年前就应该出货了,但目前商铺没拿到,购房款也没能要回来。
  经合肥房地产局核实,由安徽瑞智房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中翔商业中心项目,主体工程于2025年6月完工,后因瑞智公司资金链断裂,到今天没有进行竣工验收。
  打击避免调控“歪招”亟待从严监管长远发力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企即便进行了违规销售,但因为购房者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只可以吃“哑巴亏”。“这样的情况亟待改变。期望各地可以借此轮房企销售整治,一改过去购房者的弱势地位。通过推行黑名单规范并加以惩戒,如可考虑禁止违规企业在1年至2年内拿地或开发等震慑市场、规范企业行为,确保调控成效‘不优惠’。”
  清华大学房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在房产调控政策下,房产市场出现的新状况值得关注,如刚需或改变性需要可能遭到抑制,阴阳合同致使楼市信息失真等。他说,过高的首付比率和个人支出会损害刚需和合理改变性住房需要,应在长效机制中研究满足刚需的信贷政策。
  严跃进建议,目前武汉、南宁多个地方已颁布了不准拒绝公积金贷款的规定,下一步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公积金贷款的审批效率,特别要尽快满足初次购房、初次用公积金群体的贷款需要,引导开发商平等对待购房者,保障住房公积金真的惠及刚需群体。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新一轮房产调控政策推出以来,部分政策遭到“软抵抗”。价格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公开揭秘典型案例,推进打造联合惩戒机制,净化房产市场环境,保护购房者利益,并呵护得之不易的房价“止涨”的好局面。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公告,部署从2025年十月30日至11月30日在国内拓展产品房销价格格行为联合检查,检查对象为房产开发企业和房产中介机构,对房产开发企业在售楼盘和房产中介机构店铺产品房销价格格行为进行检查。
  一些业内专家称,房产市场价格检查有必要维持高压态势,使其成为房产调控长效机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颁布之后,假如放松市场监督,容易导致房价反弹,因此要加大对房产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可以任其炒作房价。
 来源:经济参考报